期刊简介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报刊〔2008〕946号),由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以“服务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工程人员”为办刊宗旨。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55/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4659;国内邮发代号:46-130,国外发行代号:M8885。    《临床医学工程》刊名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题写。    《临床医学工程》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编号:ZY0849),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编号GD084),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Wanfangdata)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编号06-1063);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Airiti Library(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全文收录期刊。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临床医学工程》杂志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为0.526。    刊期及出版日:月刊,每月15日出版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订阅零售:全国各地邮局(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本刊文章不接排,不转版,方便查阅,方便复印。    欢迎临床医护、医学工程等人士投稿。    优先刊登基金课题论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版部门: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4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655/R

邮发代号: 46-13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674-4659
  • 国内刊号:44-165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2003年第6期文章
  • 数字化医院的设备及应用

    ......

    作者: 刊期: 2003- 06

  • 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与PACS

    PACS是临床信息系统的子系统,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它对临床诊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近年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热点问题.PACS在CIS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同时只是一个组成部分,PACS技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在认证它对临床信息系统带来的技术提升同时,也应对它的资金需求有充分的估计.本文从HIS的定义及建设发展与PACS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建设PACS的战略考虑和技术要求.......

    作者:邹赛德;薛冠华 刊期: 2003- 06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原理及概念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agneticresonance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新的脑功能成像方式,属于弥散成像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可以揭示常规磁共振检查所不能发现的病变,并可用于显示脑白质内神经传导束的走行方向,是目前用于评价脑白质发育、诊断脑白质病及其它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就这一新的成像方法的原理、概念及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张卫东;梁碧玲 刊期: 2003- 06

  • 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是近十年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放射技术,IMRT的设计主要致力于受常规放疗的限制部分,同时又要对肿瘤组织的照射不能限制.......

    作者:卢泰祥 刊期: 2003- 06

  • 多层螺旋CT技术进展和临床应用

    70年代初发明了CT并应用于临床开辟了影像医学的一次革命.随着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1989年开发了螺旋CT,1991年开发了双螺旋扫描,1998年开发了半秒和多层面扫描,到2002年推出商品化16排螺旋CT,使扫描速度和重建速度大大提高,极大地拓展了CT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

    作者:张忠林;梁长虹 刊期: 2003- 06

  • 分子生物影像技术--正电子显像(PET)

    X线发现100多年以来,医学影像不断地发展,成为医学诊断和科研的主要手段.综合来说,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人体器官解剖结构成像(形态学影像),二是器官或组织功能影像(功能影像),三是细胞和分子代谢水平成像(分子影像学).......

    作者:唐安戊;徐卫平 刊期: 2003- 06

  • 21世纪的医学影像

    一医学影像反映的属性利用不同成像方法所获得的医学影像可以揭示病人的不同特性.如表描述:这些特性包括病人的透射率、不透度、发射率、反射率、传导率、磁化率、分子弛豫常数以及这些特性随时间的变化.......

    作者:威廉·亨达 刊期: 2003- 06

  • 双探头SPECT/CT系统符合成像的功能与解剖影像同机融合

    双探头SPECT符合显像系统,既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又能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大大地推动了18F-FDG显像的临床常规应用.SPECT/CT系统的问世,CT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FDG显像校正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能与FDG影像进行同机图像融合,克服了异源图像融合的费时、匹配不准的缺点,提高了FDG显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简单介绍图像融合的方法,SPECT/CT的结构及图像融......

    作者:刘生;梁碧玲 刊期: 2003- 06

  • 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临床方面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已为大家所确认.而作为一种磁共振诊断的新技术,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正处于研究及临床应用之间.近年来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发展较快[1,2],随着高场强磁共振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MRS临床应用正越来越多,本文就MRS的有关技术和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赵继泉;梁碧玲 刊期: 2003- 06

  • 21世纪放射学的数字化革命

    前言自从1895年伦琴教授发现X射线,并应用于放射诊断与放射治疗,迄今已过了108年.在医学上创立了伟大的放射学(Radiology),在医院设立了放射科,为治病救人建立了丰功伟绩.......

    作者:谢楠柱 刊期: 200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