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报刊〔2008〕946号),由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以“服务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工程人员”为办刊宗旨。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55/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4659;国内邮发代号:46-130,国外发行代号:M8885。 《临床医学工程》刊名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题写。 《临床医学工程》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编号:ZY0849),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编号GD084),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Wanfangdata)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编号06-1063);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Airiti Library(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全文收录期刊。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临床医学工程》杂志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为0.526。 刊期及出版日:月刊,每月15日出版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订阅零售:全国各地邮局(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本刊文章不接排,不转版,方便查阅,方便复印。 欢迎临床医护、医学工程等人士投稿。 优先刊登基金课题论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鉴别指南
时间:2025-07-14 16:03:34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这对“病毒表兄弟”,常让家长混淆不清。它们如同夏季活跃的双胞胎,看似相似却各有特点。掌握它们的鉴别要点,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更能为家庭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家族档案:相似基因与共同习性
这对“表兄弟”同属肠道病毒家族,柯萨奇病毒是两者共同的幕后推手,尤其是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发,而手足口病还可能由肠道病毒71型(EV71)等导致。它们偏爱湿热环境,每年5-7月如同病毒界的“暑期档”,通过飞沫、接触和粪口途径在婴幼儿间快速传播,3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高达80%。这种传播特性恰似幼儿园里的“击鼓传花”,一个喷嚏或沾染病毒的玩具就能让病毒迅速扩散。
二、症状鉴别:疱疹地图揭示身份密码
两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疱疹分布图”。疱疹性咽峡炎犹如口腔后部的“火山喷发”,集中在咽峡部、软腭和舌根,初期呈现红斑,逐渐发展为灰白色疱疹,破溃后形成疼痛性溃疡,如同口腔内撒了一把滚烫的砂砾。而手足口病的疱疹则像散落的“红色信号灯”,除了口腔黏膜,还会出现在手掌、足底、臀部甚至膝盖,形成直径1-3毫米的扁平丘疹,部分疱疹中心凹陷如火山口。
发热表现也暗藏玄机。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急骤,常伴随39℃以上的“高烧冲锋”,持续2-4天如同体内点燃的烽火台。而手足口病发热相对温和,约半数患儿仅有低热,甚至完全不发热,更像是一场暗流涌动的潜伏战。
三、病程发展:时间线里的疾病剧本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如同快闪戏剧,从发热到疱疹破溃通常不超过5天,溃疡愈合后很少留下痕迹。手足口病则可能上演多幕剧,典型病程分为五期:潜伏期、发热出疹期、神经系统受累期(重症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和恢复期,大多数患儿停留在前两期,但需警惕EV71型病毒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四、家庭护理:病毒对抗战的三重防线
1.隔离屏障:发病首周是病毒传播的“黄金时间”,需居家隔离2周。建议将患儿玩具单独消毒,如同设立“病毒隔离区”,餐具煮沸20分钟以上可有效杀灭顽固病毒。
2.症状管理:对于高热患儿,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如同给身体“物理灭火”。咽痛剧烈时,冰凉流质食物如酸奶、果冻能形成“保护膜”,缓解吞咽疼痛。
3.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或儿童专用漱口水清洁口腔,轻柔动作如同“晨露润泽花朵”,避免刺激溃疡面。维生素B2溶液涂抹患处,可加速黏膜修复。
五、预警信号:需要专业介入的红灯警报
当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9℃超3天)、肢体抖动如“触电”、呼吸急促(>40次/分钟)或皮肤花纹等表现时,提示可能进入重症阶段。这如同身体拉响的防空警报,需立即就医。特别要注意手足口病患儿在病程2-5天出现的异常症状,此阶段是重症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这对“病毒表兄弟”虽来势汹汹,但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家长掌握“疱疹定位法”和“重症识别法则”,配合科学护理,就能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疾病周期。值得注意的预防差异在于,手足口病已有EV71型灭活疫苗,而疱疹性咽峡炎尚未有特异性疫苗,加强手卫生和环境卫生仍是通用防护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