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期刊简介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报刊〔2008〕946号),由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以“服务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工程人员”为办刊宗旨。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55/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4659;国内邮发代号:46-130,国外发行代号:M8885。    《临床医学工程》刊名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题写。    《临床医学工程》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编号:ZY0849),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编号GD084),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Wanfangdata)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编号06-1063);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Airiti Library(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全文收录期刊。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临床医学工程》杂志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为0.526。    刊期及出版日:月刊,每月15日出版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订阅零售:全国各地邮局(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本刊文章不接排,不转版,方便查阅,方便复印。    欢迎临床医护、医学工程等人士投稿。    优先刊登基金课题论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儿童溺水风险与急救指南

时间:2025-07-11 16:43:20

暑期是儿童水上活动的高峰期,但欢笑声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3.6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占比超过40%,而看似普通的游泳池、水库、河沟等场所,往往是悲剧发生的高发区。

危险水域的隐性威胁

游泳池虽配备救生设备与人员,但水质消毒剂可能引发黏膜刺激,加速呛水后病原体入侵。水库因深度不均、水流湍急,表面平静下暗藏漩涡与淤泥,儿童误入后易被吸入深水区;河沟则因淤泥堆积、水草缠绕,可能造成肢体受限引发二次溺水。值得警惕的是,30%的儿童溺水事件并非发生在戏水过程中,而是离水后数小时内突发。

发热与呕吐: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

若孩子玩耍后出现持续发热(体温≥38.5℃),可能提示肺部吸入污染水源导致的感染性肺炎。呕吐则与胃部积水刺激或脑部缺氧相关,需观察呕吐物是否带血丝或呈喷射状,此类情况可能伴随颅内压升高。曾有案例显示,一名7岁儿童在河沟玩耍后频繁干呕,误判为肠胃炎,延误治疗12小时后因脑水肿昏迷。

嗜睡与抽搐:神经系统受损的紧急信号

当孩子出现异常困倦、反应迟钝时,需警惕“迟发性溺水”——少量水分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引发渐进性肺水肿,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抽搐则可能源于电解质紊乱或脑细胞缺氧损伤,表现为肢体僵硬、眼球上翻。医学研究指出,出现抽搐症状的患儿中,60%在24小时内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黄金抢救窗口期仅2-4小时。

急救三步法与医学干预原则

1.立即脱离水域:用毛毯包裹孩子身体以减少颤抖耗氧,侧卧姿势防止误吸呕吐物。

2.启动紧急响应:拨打急救电话时需明确描述“溺水史”及症状进展,优先选择具备儿童重症监护能力的医院。

3.途中监护要点:持续监测脉搏与呼吸频率,若出现呼吸暂停,可采用口鼻同步人工呼吸(每分钟20-24次),避免剧烈摇晃身体以防加重脑损伤。

预防体系的科学构建

从基础设施层面,游泳池需每50平方米配备1名持证救生员,并设置红外线溺水预警系统;水库应安装电子围栏与声光报警装置,阻断儿童靠近深水区。家长可实施“双人监护制”,即由两名成人分别负责观察孩子状态与周边环境,并掌握“30秒目视检查法”——每半分钟确认孩子头部是否露出水面。

水安全事故的80%可通过预防措施避免。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切勿依赖“观察看看”的侥幸心理,每一分钟延误都可能使生存率下降7%-10%。构建“家庭-场所-医疗机构”三级响应链,才能将隐形风险转化为可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