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期刊简介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报刊〔2008〕946号),由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以“服务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工程人员”为办刊宗旨。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55/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4659;国内邮发代号:46-130,国外发行代号:M8885。    《临床医学工程》刊名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题写。    《临床医学工程》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编号:ZY0849),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编号GD084),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Wanfangdata)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编号06-1063);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Airiti Library(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全文收录期刊。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临床医学工程》杂志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为0.526。    刊期及出版日:月刊,每月15日出版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订阅零售:全国各地邮局(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本刊文章不接排,不转版,方便查阅,方便复印。    欢迎临床医护、医学工程等人士投稿。    优先刊登基金课题论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国家药监局紧急通报:司美格鲁肽违规销售或致命!

时间:2024-12-25 16:16:52

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布了一则令人瞩目的通报,揭示了当前药品网络销售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特别是针对“网红减肥产品”司美格鲁肽的违规销售现象,这一事件不仅关乎公众健康,更触及了法律法规的底线。

司美格鲁肽,作为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最初是用于控制血糖以治疗2型糖尿病的。然而,随着其在减重方面展现出的显著效果,这种药物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商品。不幸的是,这也吸引了一些不法分子的目光,他们利用司美格鲁肽的知名度进行非法生产和售卖,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

在最近的一次行动中,国家药监局公布了4起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第六批),其中3起案件直接涉及司美格鲁肽的违规销售。这些案例中的当事人在未取得任何合法资质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如微信等渠道销售该药物,甚至有人在1688平台上搜索到所谓的“司美格鲁肽生产原料”,试图自行制造并销售这种药物。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公共健康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司美格鲁肽虽然在减重方面表现出色,但其使用并非没有风险。根据现有的医学研究,长期或不当使用司美格鲁肽可能会增加甲状腺c细胞肿瘤的风险,尽管在人体中的具体风险尚不完全明确。此外,该药物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胆囊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重度肝损伤、急性肾损伤以及阳痿等问题。因此,司美格鲁肽被严格规定为处方药,其生产和销售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家药监局采取了积极措施,加强了对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管力度。通过定期公布违法违规案例,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力求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药品的流通。此外,国家药监局还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一旦发现可疑行为立即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是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害的关键。在购买司美格鲁肽或其他任何药品时,务必确认商家是否具备合法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并且注意查看药品的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等信息,避免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

国家药监局此次公开通报的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拒绝非法药品,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