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报刊〔2008〕946号),由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以“服务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工程人员”为办刊宗旨。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55/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4659;国内邮发代号:46-130,国外发行代号:M8885。 《临床医学工程》刊名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题写。 《临床医学工程》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编号:ZY0849),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编号GD084),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Wanfangdata)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编号06-1063);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Airiti Library(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全文收录期刊。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临床医学工程》杂志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为0.526。 刊期及出版日:月刊,每月15日出版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订阅零售:全国各地邮局(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本刊文章不接排,不转版,方便查阅,方便复印。 欢迎临床医护、医学工程等人士投稿。 优先刊登基金课题论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别让放大的“育儿焦虑”蔓延了
时间:2023-04-13 15:52:36
在全国多地出台政策“催生”的当下,生育话题备受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婚育话题,带来相关的提案、议案,千方百计为减轻养育压力建言献策。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普遍认为,教育问题、育儿成本、托育问题、社会对女性的友好程度等,都是当下青年生育路上的拦路虎。代表委员促进生育的建议中,也涉及现金和税收补贴、增建托儿所、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保障单身女性的生育权等具体措施,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育的后顾之忧。
养育成本高是共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育儿焦虑也让不少育龄青年望而却步。有人说,没有焦虑过的妈妈就不是好妈妈。的确,从孩子的吃喝拉撒到说话认字,再到培养什么兴趣特长,每一件事都让年轻父母紧张。孩子运动慢了焦虑、说话迟了焦虑、不好好吃饭焦虑、书读得少了也焦虑……不过,这种焦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手爸妈对孩子重视的体现,只要不过度放大就无可厚非。
但“虎爸”“虎妈”的存在以及育儿时的攀比,无形中加重了这种焦虑。在一些妈妈群里,大家除了互相交换宝宝的养育方法,讨论及“晒”得最多的是学区房、各种高端早教、大牌宝宝用品及豪华亲子酒店等。不少父母热衷买买买,认为从小给孩子物质上最大的满足就是对孩子的爱。
网络上分享育儿成本的帖子也不少,标题如出一辙,即各路“专业”人士纷纷算账养个孩子要花销几百万!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家长辅导“神兽”被气炸的段子很受欢迎,笑乐背后留言区也是吐槽一片。养育孩子的物质基础及时间、情感的投入似乎被放大了,育儿中的疲惫不堪被放大了,而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美好却被忽视了。一些年轻人认为,养育孩子的门槛很高,需要雄厚的财力做支撑,如果养孩子会让自己的消费降级、自由受限,那么不如不要。认为“与其付出很多养孩子,不如追求个人成长”的声音有不少。
其实,当有了孩子,“大人”也会慢慢长大,这是相互影响的过程。不少人当了父母之后,发觉自己变得更有责任心、更有担当了。一些女性在职场上有了妈妈的角色后,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同理心往往更强,人也变得更加包容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付出的是辛苦和劳累,但收获的不仅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自身的成长。
也有人提出了“极简育儿”法,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他们认为深度参与育儿比为孩子不停花钱更加重要,还制作出各种省钱的极简育儿清单,同时挤出更多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长。大人不比较、不焦虑、对孩子不过度精细,而是遵循孩子的自然规律,这样或许更有助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帮孩子找到一条简单快乐的路。
总之,养育孩子是苦乐参半的。很多父母虽然抱怨养孩子苦,却更津津乐道孩子带来的甜。生孩子这件事,外部条件重要,内部驱动力更重要。只有当我们不再把自己当成个宝宝,真正有了家庭的责任感,并从内心憧憬一个新的家庭成员的美好陪伴,才不会把养育孩子当成额外的负担,也更容易正视未来可以预见的付出,以及在辛劳的时候少一些抱怨。